隨著“國十條”疫情優化防控措施的出臺,各地積極響應調整了相關防控措施。廣大群眾對連花清瘟、布洛芬等清熱、抗病毒、解熱鎮痛藥物需求量激增,一些地方出現搶購、囤積感冒發燒類藥物的現象,導致部分藥店出現短暫缺貨的現象。
為預防不法經營者借機炒作、哄抬價格,桂林市紀委監委聯合駐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紀檢監察組、駐市衛健委紀檢監察組、市醫保局等組成“室組局”“組局”等監督檢查組,采取明察暗訪、隨機走訪、重點督訪和監督座談等方式,下沉該市藥店、醫院和相關職能部門了解防疫藥品進貨、售價、庫存等情況,及時傳導責任壓力,保障防疫藥品充足、市場價格穩定。
近日,駐桂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紀檢監察組與駐在單位機關紀委組成聯合監督暗訪組,對五城區10余家藥店防疫藥品供銷及售價等情況開展監督暗訪時,接到秀峰區群眾反映,該區某藥店一盒退燒藥賣35元,價格比平時翻了一倍。
聯合監督暗訪組立即把問題線索轉至駐在單位,并與執法人員共同前往該藥店實地核查,確認存在抬高價格對外銷售藥品的行為后,對駐在單位價格監管相關負責人進行提醒談話,并向駐在單位發出問題整改函,要求加大防疫藥品及物資監督檢查頻次和力度,拓寬問題舉報渠道,對發現問題及時核查、依法依規處理,切實維護涉疫物資市場價格秩序。
市市場監管局“對單整改”,在依法依規對該藥店給予處罰的基礎上,采取“線上+線下”監督相結合的方式,加大了對全市藥品銷售企業的檢查力度。同時,鼓勵社會各界通過12345、12315熱線舉報哄抬價格、價格欺詐等違法違規線索,推動社會共治。
防疫藥品加價銷售,表面是不法經營者借機哄抬價格,實則是市場監管部門作風不嚴不實,對防疫藥品價格監管不到位,對藥品經營戶提醒不及時。全市各級紀檢監察機關針對部分藥店抬高藥價、囤積居奇、以次充好等情況,督促市場監督管理部門加大監管力度,嚴厲打擊價格違法、不正當競爭、非法渠道購進藥品、制假售假等行為,全力保障人民群眾切身利益。
駐桂林市市場監督管理局紀檢監察組組長康庚蓮表示,將持續加大防疫藥品監測頻次,采取有力措施,堅決防止全市各大藥店出現哄抬藥品價格、捆綁銷售、囤積居奇等違法行為。
此外,桂林市紀委監委督促市醫保局整合定點醫療機構和定點零售藥店力量,開通醫保用藥“綠色通道”,一旦藥店出現供應短缺,都能快速調配,保障藥品供應,織密筑牢群眾生命健康安全“屏障”。
今年以來,桂林市紀委監委立足監督職能職責,統籌“室組局”監督力量,共實地走訪經營企業1430余家次,發現并督促整改哄抬藥品價格問題6起,談心談話6人次,發放《關于規范藥品市場價格行為提醒告誡書》1000余份。(桂林市紀委監委)